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内燃观光车销售:解锁文旅场景新机遇

2025/7/18 11:16:19 点击:

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,内燃观光车销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为景区、园区及特色小镇升级服务的核心选择。作为兼具动力性能与场景适配性的运输工具,内燃观光车凭借其独特优势,在旅游交通领域开辟了一条差异化赛道。本文将从市场需求、产品特性、销售策略及未来趋势四大维度,解析内燃观光车销售的底层逻辑与增长空间。http://www.ryggc.com/

一、市场需求:内燃观光车销售黄金窗口

(一)复杂地形的刚性需求

国内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,催生了大量山地、森林、湿地等特殊地貌景区的崛起。以云南丽江老君山、四川九寨沟等景区为例,蜿蜒的盘山公路、高海拔缺氧环境对车辆动力提出极高要求。内燃观光车凭借燃油发动机的高扭矩输出与低海拔依赖性,成为此类场景的刚需。据行业统计,2023年山区景区采购内燃观光车的比例较五年前增长了170%,且复购率高达85%。这种需求的爆发,直接推动了内燃观光车销售的市场扩容。

(二)长续航与低成本的平衡术

电动观光车虽符合环保趋势,但其续航短板与充电设施依赖症在大型景区暴露无遗。例如,张家界武陵源景区面积超369平方公里,电动观光车需每2小时返程充电,严重拖累运营效率。而内燃观光车单次加注燃油可续航400公里以上,且燃油补给仅需5分钟,综合运营成本较电动车型降低30%以上。对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、新疆喀纳斯湖等超大型景区而言,内燃观光车销售的性价比优势已成为采购决策的关键因素。

(三)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突围

在东北雪乡、西藏高原等极端气候区域,-30℃的低温环境让电动观光车电池效能断崖式下跌,而内燃观光车的柴油发动机通过预热系统仍可稳定启动。2022年黑龙江冰雪大世界引入10台某品牌内燃观光车,冬季运营故障率仅为电动车型的1/5。这种抗寒、耐尘、防水的硬实力,让内燃观光车销售在北方寒冷地区持续升温。

二、产品竞争力:内燃观光车销售的价值锚点

(一)动力系统的降维打击

内燃观光车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动力系统的成熟度。以玉柴、康明斯等品牌柴油机为代表的动力总成,最大功率可达130kW,爬坡度超过30°,远超普通电动车型。在贵州梵净山景区,内燃观光车可满载30名游客攀爬15公里陡坡,而电动车型需分批减载运输。这种强动力、高运力的特性,使其在山区、湿地等场景的内燃观光车销售中占据绝对话语权。

(二)定制化改装的场景穿透力

区别于标准化生产的电动车型,内燃观光车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深度定制。例如,敦煌鸣沙山景区的沙漠款内燃观光车配备宽胎、沙层滤震系统;桂林漓江水上款则采用船体式底盘设计。某头部车企2023年财报显示,其定制化车型销量占比达65%,其中全景天窗+仿古车身的复古款在内燃观光车销售中成为文旅项目的爆款单品,溢价能力提升40%

(三)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

从采购成本看,高端内燃观光车售价约为15-25万元,与电动车型相当,但使用寿命普遍多出5-8年。以某5A景区运营数据为例,内燃观光车年均维护成本约1.2万元,而电动车型电池更换费用高达3万元/次。这种前低后稳的成本曲线,使得内燃观光车销售在注重长期投资回报的政企客户中更具吸引力。

三、销售策略:内燃观光车市场的攻城略地

(一)渠道下沉:深耕三四线旅游市场

头部车企通过直营+代理模式加速布局。一方面,在成都、西安等旅游枢纽城市设立品牌体验中心;另一方面,与当地文旅设备经销商捆绑合作,如山东临沂某企业通过买十赠一政策,3年内在鲁南地区拿下23个古镇项目订单。这种重点城市树标杆、下沉市场铺量的策略,推动内燃观光车销售向县域级旅游区渗透。

(二)场景教育:用数据说话

针对客户对燃油车不环保的认知误区,车企通过算账对比扭转观念:一台内燃观光车每年碳排放约12吨,但通过运输效率提升,相当于减少游客自驾车辆碳排放60吨。某车企在浙江千岛湖景区开展对比测试,内燃观光车日均接待游客量是电动车型的2.3倍,这一实证数据让其在内燃观光车销售谈判中屡获突破。

(三)金融杠杆:降低采购门槛

为破解景区预算限制,车企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以租代购”“分期付款等模式。例如,某品牌与工商银行合作推出“5年融资租赁方案,首付30%即可提车,帮助西藏林芝景区一次性采购15台定制化车型。这种金融创新,使内燃观光车销售合同金额平均提升28%,客户决策周期缩短60%

四、未来战场:内燃观光车销售的二次进化

(一)新能源混合路线的技术储备

面对碳中和趋势,领先车企已启动燃油+电能混合动力研发。某企业试水的增程式内燃观光车,综合油耗降低40%,同时保留燃油车的补能优势。这种过渡性技术在内燃观光车销售中既可满足环保政策要求,又能延续动力优势,预计未来3年将撬动20亿级市场替换需求。

(二)智能化体验的场景增值

通过搭载车载WiFiAR导览、人脸识别购票等智慧文旅模块,内燃观光车正从交通工具升级为移动服务中心。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引入的智能内燃观光车,通过车载屏幕实时推送文物解说,带动二次消费额提升15%。这种硬件+软件的组合销售策略,重新定义了内燃观光车销售的价值边界。

(三)海外市场的文化输出机遇

随着一带一路文旅合作深化,中东、东南亚等热带气候地区对高性价比内燃观光车需求激增。某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槟城打造的唐风观光车项目,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车身设计,实现单车出口利润达国内的1.8倍。这种产品+文化的出海模式,为内燃观光车销售开辟了新的增长极。

结语

内燃观光车销售的本质,是一场关于场景适配价值重构的持久战。当电动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时,内燃观光车却凭借硬核性能在细分领域筑起护城河。未来,唯有持续深化定制化能力、拥抱智能化升级、开拓全球市场,方能在文旅交通变革中持续领跑。对于从业者而言,当下正是抢占内燃观光车销售红利期的最佳窗口——毕竟,风景不会等人,但准备好的人,永远能驶向下一片蓝海。

本文出自http://www.ryggc.com/news/,转载请注明出处!